惆怅羸骖往来惯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经李征君故居(一作王建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óu chàng léi cān wǎng lái guà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
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
浓烟,萋萋,一院,落花,客醉,五更,残月,莺啼,芳筵,想像,惆怅,往来,门巷,长嘶

经李征君故居(一作王建诗)

露浓烟重草萋萋,
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
五更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
故榭荒凉路已迷。
惆怅羸骖往来惯,
每经门巷亦长嘶。

译文:

阳光普照之下,雾气浓重,青草丛生。
树影倒映在栏杆上,静谧的堤岸被柳树轻拂。
庭院里的落花漫天飞舞,却无人来饮酒狂欢,
凌晨五点,残破的月亮还有黄莺在啼鸣。

美丽的宴会场景始终难以尽情,想象中的情景始终无法实现,
废弃的花厅,荒凉的小径已经迷失了方向。
骏马乘坐得习惯了往来奔跑,每经过大街小巷也总是长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通过对李征君故居的描写,展示了时间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无情。一院落花飘零,虽有美丽的月亮和鸟儿的歌唱,却无人欣赏和赞叹。诗人心生感慨,唏嘘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繁华背后的虚幻感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废弃的李征君故居,表达了岁月无情和人事尽散的主题。诗中的景象凄凉而萧瑟,极富抒情的意味。作者以鲜明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寂寥而美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时间和人事的变迁对世间一切的摧毁与蹉跎。整首诗写景细腻,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逝去的年华和逝去的荣华的感慨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