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更歌金缕曲

出自宋代苏轼的《台头寺送宋希元》,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ù yè gèng gē jīn lǚ qǔ,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相従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
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是日,与宋君同栽松寺中。
)三年不顾东邻女,(取宋玉。
)二顷方求负郭田。
(取季子。
)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劚龙泉。
()

这首诗是苏轼的《台头寺送宋希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相従倾盖只今年,
送别南台便黯然。
入夜更歌金缕曲,
他时莫忘角弓篇。

(是日,与宋君同栽松寺中。)
三年不顾东邻女,
(取宋玉。)
二顷方求负郭田。
(取季子。)
我欲归休君未可,
茂先方议劚龙泉。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送别宋希元的场景和他对友谊的真挚表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相従倾盖只今年",意味着苏轼和宋希元相伴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已。"倾盖"是指彼此倾心相交的意思,而"只今年"则暗示了他们相处的时间短暂。

接下来的两句,"送别南台便黯然",表达了苏轼离别时的忧伤和无奈之情。"南台"指的是他们共同栽种的松树所在的地方。苏轼在离别时感叹,离开这里,心中感觉变得黯淡无光。

第三句,"入夜更歌金缕曲",表达了苏轼在夜晚思念宋希元的情感。"金缕曲"是一种古代乐曲,苏轼通过歌唱这首曲子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他时莫忘角弓篇",是苏轼对宋希元的嘱咐和希望。他希望宋希元在将来的日子中不要忘记他们的友谊,"角弓篇"则指的是苏轼自己的作品,这里是指他希望宋希元不要忘记他们一起创作的经历和回忆。

接下来的括号中,说明了此诗写作的背景。苏轼与宋希元在这一天一起栽种松树。"三年不顾东邻女"是指苏轼在这三年中没有关注东邻的女子,这里引用了宋玉的故事。"二顷方求负郭田"是指苏轼在这期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这里引用了季子的故事。

最后两句,"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劚龙泉",表达了苏轼想要退隐的愿望,但他认为宋希元还没有达到可以放下一切的境地。"茂先"是指范仲淹,他提议废除龙泉官职,以示退隐。这里苏轼暗示,他希望宋希元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也能够有所决断,放下一切,并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以及他对宋希元的期望和嘱咐。通过对友谊和个人追求的描绘,诗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