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年弄笔衫袖乌

出自宋代苏轼的《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óng nián nòng bǐ shān xiù w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岁云暮矣嗟几馀,欲往南溪侣禽鱼。
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穷年弄笔衫袖乌,古人有之我愿如。
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间履凫。
下视官爵如泥淤,嗟我何为久踟蹰。
岁月岂肯为汝居,仆夫起餐秣吾驹。
()

诗词:《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人生百年寄鬓须,
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
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
久不吹之涩欲无。
岁云暮矣嗟几馀,
欲往南溪侣禽鱼。

秋风吹雨凉生肤,
夜长耿耿添漏壶。
穷年弄笔衫袖乌,
古人有之我愿如。

终朝危坐学僧趺,
闭门不出间履凫。
下视官爵如泥淤,
嗟我何为久踟蹰。

岁月岂肯为汝居,
仆夫起餐秣吾驹。

中文译文:
寄人生百年于鬓须之间,
富贵又何异茅中的蒲苇。
只愿将我笔墨流传留下,
胜过醉倒时蛾眉的扶持。

如今我废弃学业如同寒竽,
久未吹奏,变得生涩欲绝。
岁月已逝,唉,何止几多余,
欲前往南溪与友人共钓鱼。

秋风吹雨,凉意触及肌肤,
夜晚漫长,漏壶声不断增添。
贫穷之年中,我玩弄笔墨,衣袖染黑如乌,
古人有此经历,我愿如之。

整日危坐,学习僧人的坐法,
闭门不出,只穿凫履(一种简陋的鞋子)。
低头看着官爵,如同泥淤一般,
唉,我为何久久犹豫不决。

岁月岂肯为你停留,
仆人就起来吃饭喂马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慨为主题,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把人生百年的寄托寄托于鬓须之间,意味着人生短暂而宝贵。他认为富贵与贫穷并不相差太多,就像葭中的蒲苇一样平凡。相比之下,他更希望用自己的才华和创作留下深远的影响,超越物质财富的界限,这比醉倒时依靠蛾眉扶持更加珍贵。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表达了对自己废弃学业的愧疚感。他比喻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如同寒竽(一种南方的竹笛),久未吹奏而变得生涩欲绝。他感叹岁月的流逝,对光阴的消逝感到惋惜,希望能够前往南溪与友人共同度过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对寒冷秋风、漫长的夜晚以及贫穷生活的感受。诗人用秋风吹雨来形容寒冷,强调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夜晚的漫长让人感到焦虑,而漏壶的声音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提醒着诗人光阴的宝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贫穷岁月中的境遇。他用“穷年弄笔衫袖乌”来形容自己一直从事文学创作,衣袖因沾染墨汁而变黑。他向往古人的境遇,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像他们一样,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

诗的结尾,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迷茫。他整日危坐学习,闭门不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看着身份和地位如同泥淤一般沉重。他自问为什么自己一直犹豫不决,无法改变现状。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光阴的感叹和对自己处境的嘆息。他认识到岁月不会为他停留,他需要行动起来,去满足生活的需求。他以仆夫起餐秣吾驹来比喻自己需要行动起来,照顾自己的生活。

整首诗以自省、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为主题,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境遇和内心的矛盾,表达了对光阴的珍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