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青山散不收

出自宋代苏轼的《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xiàn qīng shān sàn bù shō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组诗。以下是对这组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云山烟水苦难亲,
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
一时收拾与闲人。

无限青山散不收,
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
何啻人间万户侯。

闻说楼居似地仙,
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
心在飞鸿灭没间。

诗意:
这组诗以"求德兴俞氏聚远楼"为题,表达了作者苏轼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云山烟水、野草幽花等景物,抒发了苦难与亲情的复杂关系。高楼成为聚集远方的象征,让人们能够暂时摆脱琐事与繁忙,与闲散之人一同欣赏美景。

然而,青山和云雾却无法被完全束缚,它们自由地散开、卷入帘钩之中,这与人们无法完全掌控和拥有自然之美的现实形成了对比。作者将眼力比作疆界,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心灵的追求不应受到界限的限制,而应如万户侯一样广阔。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楼居之人的生活境界,他们被形容为地仙般的存在,隐居于楼中,与尘寰隔绝。然而,这种隐居并非完全理想化,因为他们对外界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幽人隐几寂无语,只有心中的飞鸿(指思绪)在他们之间穿梭。

赏析:
这组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苏轼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共享。高楼象征远方和自由,成为人们聚集的场所,让人们暂时远离琐事,享受美好的时光。

然而,诗中也隐含着作者对于人无法完全掌控自然的无奈,以及隐居生活的双面性。尽管楼居之人可以远离尘寰,但他们也与外界隔绝,对外界的了解和沟通变得有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于内心自由、追求心灵升华的追求和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哲学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