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似庭燎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朱光庭喜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shī shì tíng liá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久苦赵盾日,欣逢傅说霖。
坐知千里足,初觉两河深。
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清诗似庭燎,虽美未忘箴。
()
欣逢,无薪,清诗,庭燎

《次韵朱光庭喜雨》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经赵盾的日子已经过去,
欣喜地遇到了傅说霖。
坐在这里感受着千里之足,
初次领悟到两河的深邃。
破屋里常常拿着伞,
没有柴火,想要弹琴取暖。
清新的诗词如同庭院的明灯,
虽然美丽,却不忘箴言警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雨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的"赵盾"和"傅说霖"是两位虚构的人物,用来象征苏轼在人世间度过的时光。诗人在经历了漫长的艰辛之后,终于迎来了喜雨,这让他感到欣喜。他感慨地说,坐在这里,感受到自己的足迹已经踏遍千里,同时也初次领悟到两河的深邃之处。在贫困的环境中,诗人常常拿伞来修补破旧的屋子,同时他也没有柴火,只能弹琴取暖。尽管如此,他的诗词依然清新如庭院中的明灯,虽然美丽,但他并没有忘记箴言警句的教诲。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现象中的喜雨和自身生活中的贫困,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困境的坚持。他以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思考融入其中,使诗词充满了感情和思想的力量。

诗中所提到的"赵盾"和"傅说霖"是虚构的人物,通过这种手法,诗人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抽象化,使其具有普遍性和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雨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用清新的诗词来照亮自己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对生活和诗歌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使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