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江湖间

出自宋代苏轼的《送张嘉父长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ài jiàn jiāng hú ji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都城昔倾盖,骏马初服辀。
再见江湖间,秋鹰已离鞲。
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
豫章既可惜,瑚琏谁当收。
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归来我益敬,器博用自周。
百年子初筵,我已迫旅酬。
但当记苦语,高节贯白头。
()
骏马,服辀,会合,可惜,当收

《送张嘉父长官》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都城昔倾盖,
骏马初服辀。
再见江湖间,
秋鹰已离鞲。
于今三会合,
每进不少留。
豫章既可惜,
瑚琏谁当收。
微官有民社,
妙割无鸡牛。
归来我益敬,
器博用自周。
百年子初筵,
我已迫旅酬。
但当记苦语,
高节贯白头。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张嘉父长官的作品。诗人以描绘都城倾覆、骏马才刚穿上辔头为开篇,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事变迁的无常。诗人再次见到张嘉父长官时,已经离开了官场,如同秋天的鹰已经离开了鞲(鞲是用来装载鹰的皮套)。然而,尽管经历了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痛苦,他们三次相见,每一次都不舍离别,彼此之间的情谊不减反增。诗人感慨豫章(指南昌)的别离是令人惋惜的,好像是珊瑚和琉璃的宝物谁来收藏。虽然身为微小的官员,却能与百姓共同生活,不像那些精于割剥而无同情心的贵族。诗人回到家乡后对张嘉父更加敬重,他认为人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像古代的周公一样。百年之后,当诗人怀着白发的时候,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拜张嘉父,因为他深感自己的游历生活实为无力回报张嘉父的恩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嘉父的敬意和崇高的品质,认为这种高尚的节操值得铭记,贯穿一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张嘉父的深情厚意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描绘时光流转、离别的痛苦以及再次相聚的喜悦,诗人展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时间的不可逆转。诗中的对比和意象运用巧妙,如都城倾覆与骏马初服辀、秋鹰离鞲与豫章可惜、微官有民社与妙割无鸡牛等,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最后,诗人对张嘉父的敬意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节操的推崇。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真挚情谊的追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