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照池上堂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ǎn zhào chí shàng tá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明月人华池,反照池上堂
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
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
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
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
独作五字诗,清绝如韦郎。
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
反照,水月,风萤,无迹,起观,长廊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明月照耀着华池,倒映在池塘上的堂屋。
堂屋中隐约有几个人,他们的心与清凉的水月相伴。
微风吹过,萤火已经不再闪烁,露草时而闪烁光芒。
我起身观赏河汉流动,踏着木屐行走在长廊上。
这个名望之都信步繁忙,千指调动笙簧乐声。
先生因病不饮酒,童子代其烧香祭祀。
独自创作了五字诗,清丽绝伦如韦郎。
诗完成后,月亮渐渐偏斜,明亮的月亮和清朗的对望。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月夜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华池,倒映在池塘上的堂屋,给人一种幽静而宁谧的感觉。堂屋中有几个人隐约可见,他们的内心与清凉的水月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和凉爽的感受。微风吹过,萤火已经消失不见,只有露草时而闪烁光芒,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作者起身观赏河汉流动,在长廊上踏着木屐行走,感受着名望之都的繁忙和喧嚣,千指调动着笙簧乐声,显示出城市的繁华和热闹。然而,先生因病不得饮酒,由童子代其烧香祭祀,表现出对先生的关怀和敬仰。最后,作者独自创作了一首五字诗,清丽绝伦,如同韦郎(指唐代诗人韦应物),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得到的灵感和感悟。诗写到最后,月亮渐渐偏斜,明亮的月亮和作者清朗的目光对望,象征着作者与月亮的心灵交流和对月亮的仰慕。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月夜中的静谧和思考,展示了他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悟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先生的敬仰和对名望之都的繁华的感知。整首诗词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诗境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