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谗歌小旻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惠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í chán gē xiǎo mí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淄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
策策,芒鞋,殊昔,绝尘,旧史,哀哉,许邻

《游惠山》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云不遮山,
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
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
皎然无淄磷。
胜游岂殊昔,
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
疾谗歌小旻。
哀哉扶风子,
难与巢许邻。

中文译文:

薄云不遮挡山峰,
疏雨不湿透人身。
松树林间枝叶萧萧,
脚踏凉爽的麦秸鞋。

称赞我的二三好友,
他们纯净无瑕疵。
胜游何尝有所不同,
优美的句子仍然超尘。

怀念古代,悼念过去的历史,
憎恶谗言,歌颂小旻。
哀叹啊,扶风子弟啊,
难以与巢与许为邻。

诗意和赏析:
《游惠山》是苏轼在游览惠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山水环境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他对友谊和清新自然的向往,并对时事的关切和社会现象的不满。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薄云不遮挡山峰和疏雨不湿透人的景象,展示了惠山的清新和宜人之处。接着,描绘了松树林间的萧萧松径和脚踏上的麦秸鞋,将读者带入了山林间的宁静和自然之中,给人以清凉、宜人的感觉。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他称赞自己的二三好友,形容他们纯净无瑕疵,皎然无淄磷,显示了他对真正友情的追求和珍视。他认为胜游并不会有太大的不同,优美的诗句仍然可以超越尘世的喧嚣。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对古代历史和时事的思考。苏轼吊唁古人,泣诉旧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他厌恶谗言,赞美了小旻的歌唱,既是对真实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最后两句中的“扶风子”指的是苏轼自己,他表示难以与巢与许为邻,既是表达了对友谊的向往,也是对自己与身边人之间的隔阂的感叹。

《游惠山》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真挚友谊和自然清新的向往,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历史的思考。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和社会批评上相得益彰,展现了苏轼才情横溢的一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