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路醉眠中

出自宋代苏轼的《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ī lù zuì mián zhō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张故居为大水所坏,新卜此室故居之东。
)万木锁云龙,(山名。
)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
鱼龙,猿鹤,丘墟,洒扫,门前路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游访张山人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诗词分为两首,各自表达了不同的意境。

第一首诗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色和作者与张山人的相遇。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描述了山中的水流和山林中的猿猴和鹤鸟,以及它们对张山人的欢迎。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表达了张山人从过去的隐居处来到新建的宅院,紫翠指的是宅院的壮丽景色。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描绘了山中的野生麋鹿,以及在茂密的桂树和杂草丛中穿行。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表达了张山人对山中环境的热爱,也暗示了苏轼对山水之间的情感共鸣。

第二首诗以“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开头,描绘了山中葱茏的景象。万木锁云龙形容山中茂密的树木如同锁住了云龙,天空也似乎停留在这里与戴公(指张山人)一同欣赏。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表达了在山中迷失方向,但作者仍然在瀼西东的地方。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描绘了山中春天仍有残雪,晚风中樱桃树上的果实洒落。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美景和张山人的交谈如此陶醉,以至于忘记了进城的事,直到醒来时才意识到需要返回。

整首诗词以山水之间的景色和人物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与张山人的情感交流,传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也展示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迷恋,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关怀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