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百步场

出自宋代苏轼的《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ōng xī bǎi bù chǎ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
相望,插旗,作观,鸭堂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县尉水亭观赏水上活动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座尉楼相望,东西相距百步有余。在这里插上彩旗,绿柳成行,形成一个热闹的市场;敲起战鼓,水上的云彩般的房屋成为乡村的风景。楼上已经建有观鱼的栏杆,还有专门射鸭的厅堂。水面上波浪轻拍,雨点稀疏而绵长。整个家族坐在画舫上,远远望去,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装饰。我来这里闲庭信步,享受舒适的环境,溪水涨潮,仿佛将浮床漂起。周围是环绕着山峦的湿地,独立的城池靠水的倒影。如果你想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只需记住那风樯在芦苇丛外的位置。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城南县尉水亭的景色和水上活动,展示了作者在这个场景中的闲适和愉悦。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家庭团聚的喜悦之情。诗中所述的水亭景色和水上活动,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宁静、舒适和欢乐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写景手法,通过描绘细节来刻画水亭的景色和水上活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水亭的热闹和欢乐氛围。柳树、彩旗、市场、战鼓等元素,构成了一个繁忙而热闹的场景。而水亭上的观鱼栏杆和射鸭厅堂,则体现了人们对水上活动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细腻描写,如波浪轻拍、雨点绵长,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水亭的真实景象。

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人情味,通过描写家族欢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画舫、红妆等元素,展示了家庭团聚的欢乐和热闹氛围。而诗人自己在此处的闲庭信步,则表达了对宁静和悠闲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享受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词气氛明快而愉悦,通过对水亭景色和水上活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水亭的生动景象,仿佛身临其境。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和家庭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悠闲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写景技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