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反丘园

出自宋代苏轼的《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jiāng fǎn qiū yuá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义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镫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
霜雪,不如,忧患,方寸,大雪,儿女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义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镫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正月十八日踏雪归途中的景象和心境。诗人形容自己须发染上了铅膏般的颜色,胡须上也沾满了霜雪。他认为此时闭目坐下,纵情享受寂静的夜晚,胜过一切。在忧愁和困扰之中,他的思绪在方寸之间寄托着深意。大雪压顶,他并非儿女萱花般娇嫩,而是能够坦然面对逆境。他平素追求学问,此刻坐在马上感受到两鞍的温暖。他纵马作雪诗,周围是满地鞭打留下的痕迹。他站在原野上凝视着,为黎元(指黎民百姓)唱起悲歌。在路上,他遇到了射猎的人,远远指着狐兔奔逃的方向。他看到它们的踪迹依然清晰,但窟穴已经不见踪影。最后,他寄托情感给李丞相,表达了自己将要回归丘园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观察力和深情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坚韧。诗中的雪景描写细腻而真实,通过铅膏染髭须、霜雪根等形象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冬日严寒的气息。诗人表达了对安静夜晚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思考和寓意的能力。

诗中的“我非儿女萱”表明了诗人不愿意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而是能够坦然面对逆境。他将自己与儿女萱花相对比,显现出他对自己坚强和优秀的自信态度。

诗人通过下马作雪诗和望原野之行,表达了自己对黎元(百姓)的关怀和悲愤之情。他在最后寄托情感给李丞相,表达了自己将要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