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无所诣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移居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 mén wú suǒ y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昔我初来时,水东有幽宅。
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
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
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
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
()
幽宅,牛羊,闾巷,鼓角,枕席,出门,无所,乐事,宿昔,束薪

《和陶移居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初来时,水东有幽宅。
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
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
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
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初到一个幽静的水东地方居住时的生活情景。诗人清晨与乌鸦和鹊鸟一起迎接朝阳,傍晚则与牛羊一同观赏夕阳。然而,突然有人命令他搬迁到城市附近,每天都有各种繁琐的事情需要处理。他感叹自己无法自由地出门游玩,原本的快乐和欢乐也不复存在。诗人生病变瘦,孤单地度过了很多年,他不得不为生计而劳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诗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初来水东时的宁静与自由,以及后来被迫离开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变得繁忙和不自由的悲愤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乌鸦、鹊鸟、牛羊的亲近,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则成为他的困扰和束缚。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水东和市区生活的对比,突出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形容自己出门无所诣,乐事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失望和对幸福的追寻。

最后两句“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艰辛。他因病而变瘦,多年来一直独自忍受着生活的艰辛,他不得不为了柴火而劳作,没有人能够与他共同分享这份苦楚。

整首诗词通过对诗人生活境遇的描绘,抒发了苏轼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痛苦。它既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又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