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犹横经

出自宋代苏轼的《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mèng yóu héng jī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别君二十载,坐失两鬓青。
吾道虽艰难,斯文终典型。
屡作退飞鹢,羞看干死萤。
一落戎马间,五见霜叶零。
夜谈空说剑,春梦犹横经
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
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苍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
初闻编简香,始觉锋镝腥。
岷峨有雏凤,梧竹养修翎。
呜呼应嶰律,飞舞集虞廷。
吾侪便归老,亦足慰余龄。
()
坐失,艰难,斯文,典型,戎马,霜叶

《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别君二十载,坐失两鬓青。
吾道虽艰难,斯文终典型。
屡作退飞鹢,羞看干死萤。
一落戎马间,五见霜叶零。

夜谈空说剑,春梦犹横经。
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
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苍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

初闻编简香,始觉锋镝腥。
岷峨有雏凤,梧竹养修翎。
呜呼应嶰律,飞舞集虞廷。
吾侪便归老,亦足慰余龄。

中文译文:
二十年分离别,坐观青丝变白发。
即使我的道路艰难,我的文风依然典范。
屡次作诗退避飞鹰,害羞地看着干枯的萤火虫。
一转眼间,戎马生涯过去了,五次见到霜叶凋零。

夜晚谈论徒然说剑术,春梦依然纠结经书。
新科进士再回故乡,童子们仍然祈求天灵。
我需要倚仗凌云之手,去成为蜀地璀璨的明星。
苍苔覆盖皇室的宫室,古柏栽种文人的庭院。

初次听闻编纂之香,方才感觉到锋刃的气息。
岷山高峰孕育着凤凰的雏鸟,梧竹养育修长的羽翼。
呼啸声应和着嶰山的律动,飞舞汇聚于虞廷之上。
我们当归于老去,也足以慰藉余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给家安国教授送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长期分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归乡的祝福。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以及对友人在艰难中仍然保持高尚品格的赞扬。

诗中通过描绘岁月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他看着自己的青丝变成白发,触动了对光阴逝去的思考。他也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困难,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文风,成为典范。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和期望。友人以童子之姿回到故乡,希望能得到天灵的保佑。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倚仗自己的才华,在蜀地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为文人雅士带来希望和光明。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景物,如苍苔覆盖的宫室和古柏栽种的庭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推崇。他初次听闻编纂之香,感受到了锋刃的气息,暗示着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

诗末,诗人用岷山高峰上孕育凤凰雏鸟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和祝福。他希望友人能够在童年时期培养修翼成长,成为文坛上的杰出人物。最后,他借虞廷之上的飞舞来象征友人在文坛上的成功和光彩。

整首诗以别离和归乡为主题,通过描绘时光流转、自然景物和友人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祝福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和文学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