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语不成讴

出自宋代苏轼的《滕达道挽词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yǔ bù chéng ōu,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云梦连江雨,樊山落木秋。
公方占贾鵩,我正买龑牛。
共有江湖乐,俱怀畎亩忧。
荆溪欲归老,浮玉偶同游。
肮脏仪刑在,惊呼岁月遒。
回头杂歌哭,挽语不成讴
()

《滕达道挽词二首》是苏轼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梦连江雨,樊山落木秋。
公方占贾鵩,我正买龑牛。
共有江湖乐,俱怀畎亩忧。
荆溪欲归老,浮玉偶同游。
肮脏仪刑在,惊呼岁月遒。
回头杂歌哭,挽语不成讴。

中文译文:
云梦连江雨,樊山落木秋。
公方占贾鵩,我正买龑牛。
共有江湖乐,俱怀畎亩忧。
荆溪欲归老,浮玉偶同游。
肮脏仪刑在,惊呼岁月遒。
回头杂歌哭,挽语不成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轼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云梦连绵的江雨和樊山上秋天的落叶,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岁月的流逝。其中提到了公方和贾鵩这两个人的名字,暗示了人们在世事中的不同命运和各自的奋斗。作者表达了自己正买牛的喜悦,与他人共享江湖之乐,但同时也怀有对自己个人生计的忧虑。诗人希望能够与朋友一同游玩,但在现实中却受到了肮脏的仪刑和岁月的惊呼的困扰。最后,作者回首过往,感慨万千,但挽歌的语言却无法成为优美的歌颂。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词中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命运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世事无常、人生苦乐并存的真实面貌。诗中所提到的公方和贾鵩是历史上的两个人物,通过他们的名字,作者以微妙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处境和命运的差异。同时,诗人也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既有对江湖乐的向往,又有对个人生计的忧虑,这种矛盾的情感在整首诗词中贯穿始终。

最后两句“回头杂歌哭,挽语不成讴”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感慨,但他意识到用挽歌的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种无奈和矛盾使整首诗词更加深邃而含蓄。苏轼以简短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画面,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