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空林何所依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人雪晴书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mù kōng lín hé suǒ y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消尽琼瑶云驭归,余寒犹复助风威。
垂帘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
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半释拥苔矶。
可怜乌鹊饥无食,日暮空林何所依
()

《和人雪晴书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消尽琼瑶云驭归,
余寒犹复助风威。
垂帘渐学秋霖滴,
满地犹疑夜月辉。
冻壤相和开荜户,
流澌半释拥苔矶。
可怜乌鹊饥无食,
日暮空林何所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晴朗的景象,表达了孤鸟无食、日暮无依的凄凉之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困苦、孤独无助的愤慨和哀怜之情。

赏析:
首联“消尽琼瑶云驭归,余寒犹复助风威。”运用了形象的描写,表达了雪后云彩消散,凛冽的寒风更加强劲的意象。这里的“琼瑶云”形容雪花,通过“消尽”一词,表达了雪花渐渐融化的景象。下联“垂帘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则以“秋霖滴”来比喻雨滴,形容雪花融化后的落水声。整个联句描绘出雪后的清新景色和温暖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半释拥苔矶。”通过描绘土地解冻的景象,表达了大地回春的喜悦和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这里的“荜户”指的是紧闭的门窗,而“苔矶”则指的是被冰封的岩石。整句表达了大地解冻的情景。

最后两句“可怜乌鹊饥无食,日暮空林何所依。”以乌鹊为形象,描绘了鸟儿在寒冷的冬季难以觅食的困境,以及日暮无依的凄凉景象。这里的“空林”象征着无人居住的荒凉之地,强调了孤独和无助的心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困境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含蓄,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