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劳付白骨

出自宋代苏轼的《观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 láo fù bái gǔ,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
三界,无所住,尘劳,白骨,寂照,残磬,孤灯

《观台》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宁静的景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观景台的景象。诗人苏轼通过对景台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繁华世界的超越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赏析:
在这首诗词中,苏轼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观景台的景象与人生境遇相联系,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繁嚣喧哗的厌倦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首句"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表达了苏轼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三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意味着无论是欲望、世俗的纷扰还是超脱世俗的修行,都不能带来真正的宁静。而"一台"则指的是观景台,它成为诗人内心的归宿,给人以宁静和慰藉。

接下来的两句"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尘劳"代表繁忙的世俗生活,"白骨"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逃避的死亡。而"寂照起黄庭"则意味着在这片寂静之中,内心得以照亮,迎来心灵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通过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气氛。"残磬"是指破损的钟磬,"孤灯"则象征着孤寂。风中飘荡的残磬与雪后青色的孤灯,形成了一幅寂静而凄美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人世间的虚妄和无常。

最后两句"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是苏轼对内心宁静的呼唤。"童子戏"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投瓦犯清泠"则意味着外在的干扰会破坏内心的宁静。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总体而言,苏轼的《观台》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景台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呼唤人们超越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意境的描写,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和境界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