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绝岭海逾涛泷

出自宋代苏轼的《阎立本职贡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ng jué lǐng hǎi yú tāo l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音容伧狞服奇庞。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征封伦恨不双。
()
万邦,音容,珍禽,名王,粉本,遗墨,开明

《阎立本职贡图》是苏轼的一首诗,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壮丽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贞观之德的赞美,并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情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贞观之德来万邦,
浩如沧海吞河江,
音容伧狞服奇庞。
横绝岭海逾涛泷,
珍禽瑰产争牵扛,
名王解辫却盖幢。
粉本遗墨开明窗,
我喟而作心未降,
魏征封伦恨不双。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贞观之德的赞美:贞观之德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治理理念。诗中描述贞观之德来到万邦,形容其伟大和广泛的影响。作者通过浩如沧海吞河江的比喻,表达了对这种德政的庞大力量的赞美。

2.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描绘横绝岭海逾涛泷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瑰丽和广阔。这些景观与贞观之德的伟大相互映衬,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3. 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诗中提到了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这些描写可以理解为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隐喻。珍禽瑰产可能指的是才华出众的人才,争牵扛则暗示了人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和珍视。名王解辫却盖幢则可能指的是权贵阶层的人物,他们解下发髻、脱下帽子,却依然无法遮掩他们的伟大和威严。

4. 对时代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诗中提到了粉本遗墨开明窗,我喟而作心未降,魏征封伦恨不双。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粉本遗墨开明窗可以理解为作者以自己的文字来传承和发扬古代的文化遗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喟而作心未降表达了作者在动荡的时代中仍然坚持自己的忠诚和立场。魏征封伦恨不双则可能是对历史人物魏征的敬仰和遗憾之情的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古代贞观之德的赞美和对时代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诗中展现了壮丽的景象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时代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思考,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历史人物的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