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醉花间应有数

出自宋代晏殊的《木兰花/玉楼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àn zuì huā jiān yīng yǒu sh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燕鸿过後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於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
过後,归去,春梦,神仙侣,烂醉,应有数

《木兰花/玉楼春》是晏殊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
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
烂醉花间应有数。

中文译文:
燕鸿飞过后,黄莺归巢。
细细思量,人生纷繁万千。
长时间沉浸在春梦中,
渐渐散去,如同秋天的云彩,无处追寻。

听到琴声,解下佩玉,像仙人般的伴侣。
拉住被子,却无法留住薄纱衣裳。
劝你不要成为孤醒的人,
沉醉于花丛之中应该有数不清的欢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意境深远的意象表达了晏殊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欢乐的追求。

诗的开头描述了燕鸿飞过后,黄莺返回巢穴的景象,揭示了季节交替和自然循环的变化。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自身,通过“细算浮生千万绪”表达了他对人生琐事的思考和反思。他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如同春梦一样,转瞬即逝。而他的追求和努力则散去如同无法追寻的秋云,失去了踪迹。

下一节中,诗人通过闻琴解佩的意象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琴声和佩玉都是与仙人有关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和精神追求的渴望。然而,他挽断了罗衣,无法留住那份美好和仙境。这一情节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最后两句劝诫了读者,告诫他们不要成为孤独醒悟的人,而应该沉浸于花间的烂醉之中。这里的花间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欢乐和美好,而烂醉则象征着忘却和放纵。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拥抱生活的喜悦,享受其中的欢乐和美好,而不是过于清醒地思考和纠结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体验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追求欢乐的思考。通过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美好境界和快乐的向往,并呼吁人们能够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