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远使问名姓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íng zhī yuǎn shǐ wèn míng xì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自断此生休问天,生得胡儿拟弃捐。
一始扶床一初坐,抱携抚视皆可怜。
宁知远使问名姓,引袖拭泪悲且庆。
悲莫悲于生别离,悲在君家留二儿。
()
弃捐,可怜,拭泪,君家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断此生休问天,
生得胡儿拟弃捐。
一始扶床一初坐,
抱携抚视皆可怜。

宁知远使问名姓,
引袖拭泪悲且庆。
悲莫悲于生别离,
悲在君家留二儿。

中文译文:
我自愿放弃此生,不再询问天命,
生下了一个胡儿,却准备抛弃他。
他刚开始扶着床坐起,
我抱着他,扶摸他,看着他,都觉得可怜。

谁会知道,我远行时要问他的名字姓氏,
我拭去眼泪,悲伤却又庆幸。
没有什么比生离死别更令人悲伤,
而我悲伤的原因,是要把我的两个儿子留在君家。

诗意和赏析: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王安石的一首感伤之作,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生离死别的痛苦之情。诗中的"胡儿"指的是作者的儿子,"胡笳"是用来形容胡儿的音乐器械。

首句"自断此生休问天"表明了作者主动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并不再追问上天的安排。接着,他描述了自己生下的儿子,却准备抛弃他的痛苦心情。诗中的"一始扶床一初坐"表达了刚刚出生的婴儿刚刚能够坐起的场景,以及作者的眷恋之情。

然后,作者表达了对胡儿的关切和痛苦。他希望远行时能够问到胡儿的名字姓氏,以及引袖拭泪,既悲伤又庆幸的心情。这里的悲伤来自于离别的痛苦,而庆幸则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留在君家。

整首诗词以离别和生离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离别的悲伤和痛苦之情。通过对胡儿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普世的离别之痛相结合,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