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漭绕天浮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骅骝》,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àng mǎng rào tiān f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
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
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
不可,变化,骅骝,骏物,疾风,忽忽,辙迹,山川,鸿蒙,沆漭,巉岩,青冥,圣所,往辄,不能

诗词:《骅骝》
作者:王安石(宋代)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
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
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中文译文:
龙的德行无法被束缚,它的变化谁能预测。
骅骝也是出色的马匹,在广袤的大地上自由翱翔。
它疾驰追逐着狂风,忽然间跨越九州。
它的足迹曾经到达古老的地方,能够游览山川的广袤。

鸿蒙之间没有人能攀登的阶梯,它环绕天空飘浮。
陡峭的岩石插入苍茫的天空,是仙圣们的停留之地。
即使渴望前往,也无法实现,只能仰视龙的高贵而自愧不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龙和骅骝(一种高贵的马匹)为象征,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界和超凡存在的赞美和向往。诗中描绘了龙的威武和变幻莫测的特性,以及骅骝在大地上自由奔驰的景象。

通过描绘龙和骅骝的形象,诗人反思了人类的局限性。诗中提到的龙德不可系、鸿蒙无人梯等意象,暗示了超越人类能力和理解的存在。与龙相比,人类的努力和追求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只能仰视龙的高贵,并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羞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高贵存在的描摹,展示了王安石对超越人类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思考。诗词中的景象和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审美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