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碧罗裁缭绕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shuǐ bì luó cái liáo rào,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
如山,府掾,应从,一水,缭绕,孱颜,笔墨,揽辔,春风,关关

诗词:《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皖城终岁静如山,
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
万峰苍玉刻孱颜。
旧游笔墨苔今老,
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
春风枝上鸟关关。

中文译文:
皖城终年静如山,
官员应当从早到晚闲。
一条碧绿的河流缠绕,
万座苍翠的山峰刻画出脆弱的容颜。
过去的游历和书写已经苍老,
奔波劳碌已使鬓发斑白。
我羡慕你,握住马缰绳,走在北方的桥上,
春风中树枝上鸟儿叽喳啾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诗人以皖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诗中的皖城静如山,表达了城市的宁静和平静,与自然山川一样静谧。府掾(官员)应当从早到晚都能闲暇自在,享受皖城的宁静。诗人以皖城的静谧景象,反衬了官员应有的闲适生活。

诗中描绘了一条碧绿的水流缠绕皖城,表现出水的优美和活力,同时也映衬出皖城的清幽和美丽。万座苍翠的山峰刻画出脆弱的容颜,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旧游和书写已经成为过去,作者的头发已经斑白,岁月的痕迹已经显露出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诗人羡慕着那位握住马缰绳的君子,他自在地行走在北方的桥上,享受着春风拂面和鸟儿的歌唱。这里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皖城为背景,通过对城市、自然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意深远,文字简练,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