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亦何事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爱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iāo rán yì hé sh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雁生阴沙春,冬息阳海澨。
冥冥取南北,岂以食为累。
咨予愁病躯,朴鄙人所戏。
无人治时难,量力当自弃。
岂知塞上霜,飘然亦何事
高堂已白发,爱日负明义。
悲风吹平原,秣马聊一愒。
含怀孰与语,仰屋思汉喟。
孟母知身从,莱妻耻人制。
一肉傥易谋,万锺非得计。
()
冥冥,病躯,无人,自弃

《爱日》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爱日

雁生阴沙春,
冬息阳海澨。
冥冥取南北,
岂以食为累。

咨予愁病躯,
朴鄙人所戏。
无人治时难,
量力当自弃。

岂知塞上霜,
飘然亦何事。
高堂已白发,
爱日负明义。

悲风吹平原,
秣马聊一愒。
含怀孰与语,
仰屋思汉喟。

孟母知身从,
莱妻耻人制。
一肉傥易谋,
万锺非得计。

中文译文:

鸿雁在阴沙的春天孕育,
冬天息息阳光的海澨。
迷迷蒙蒙地取南北,
难道以食物为负担?

请问我这忧愁的病躯,
被平庸的人所嘲笑。
没有人治理时局艰难,
应该按自身能力舍弃。

怎会知道塞外已是寒霜,
飘然而至又有何事?
高堂已是白发苍苍,
爱国的日子却背负明义。

哀怨的风吹拂平原,
我骑马也只能一愒。
心中含怀何人能言语,
仰望屋顶思叹汉朝。

孟母知道儿子成材是从自己开始,
莱妻耻笑丈夫受人制约。
一块肉虽然容易谋划,
万钟黄金却非得计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时局的忧愁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疑问。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春天的阴沙和冬天的阳光,暗喻着社会的阴暗和光明。接下来的两句以迷迷蒙蒙、难道以食物为负担的方式,质疑了社会分配不公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

接着,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感受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忧愁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作者感叹没有人治理时局艰难,只能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放弃一些事物。这种无奈和无力的现实感,在塞外寒霜和自己白发苍苍的对比中更加凸显。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悲风吹拂平原和骑马一愒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怨和对过去的思念。诗中提到孟母和莱妻,分别代表了孝道和妇德的理念。最后两句以一块肉和万钟黄金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思考,暗示了在复杂的社会中,个人的选择和取舍并非容易。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痛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词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同时,诗中蕴含了对孝道、妇德等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呈现了王安石独特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表达。整首诗以含蓄而深沉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于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