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不葬吴

出自宋代秦观的《悼王子开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àn jiàng bù zàng wú,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已矣知无憾,贤愚共此途。
白驹驰白日,黄发掩黄垆。
和氏终归赵,干将不葬吴
拏痾如可强,犹拟尊生刍。
()
贤愚,白日,和氏,归赵,干将,拏痾

诗词:《悼王子开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已矣知无憾,
贤愚共此途。
白驹驰白日,
黄发掩黄垆。

和氏终归赵,
干将不葬吴。
拏痾如可强,
犹拟尊生刍。

中文译文:
已经了解了,知道没有遗憾,
贤与愚共同走这条路。
白色的马奔驰在白日之间,
黄发的人在黄土坡上埋葬。

和氏(指楚国的和氏璧)最终归属赵国,
干将(指干将莫邪剑)不会葬在吴国。
执拗的病痛若能变得强大,
还愿意尊重生命中的琐碎。

诗意和赏析:
《悼王子开五首》是秦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悼文。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的王子开的哀悼之情,并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诗的开篇,秦观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人生没有遗憾的觉悟,认为无论贤者还是愚者,都要面对生命的终结,这是无法避免的命运。

接下来,秦观使用了白驹和黄发的意象,暗示了光阴的流逝。白驹是一匹奔驰的白色马,象征着时光的流转迅速,而黄发则暗指衰老和死亡,掩盖于黄土之下。

诗的后半部分,秦观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王子开的告慰之情。他提到和氏归赵,指的是楚国的和氏璧最终被赵国所得,暗示着逝者的归宿。而干将不葬吴则是指干将莫邪剑没有被埋葬在吴国,也是在表达逝者的离去和离散。

最后两句诗,秦观以拏痾(病痛)和尊生刍(尊重生命中的琐碎)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执拗的病痛有时候能够让人变得坚强,但人们仍然应该尊重生命中那些微小而平凡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思考。逝者的归宿和生命的短暂都成为诗人反思人生的触发点,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