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与弥陀共一龛

出自宋代秦观的《处州水南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ái yǔ mí tuó gòng yī k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
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
竹柏,溪水,道人,市区,收罢

《处州水南庵二首》是宋代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名为水南庵的小圆庵,诗意深邃而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竹柏萧森溪水南,
道人为作小圆庵。
市区收罢鱼豚税,
来与弥陀共一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竹柏萧森溪水南”,描绘了环境清幽的水南庵,庵内种满了竹子和柏树,溪水从庵的南方悄然流过。这里的环境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静的氛围,与禅宗修行的理念相得益彰。

接着,“道人为作小圆庵”,表明这个小圆庵是由一位道人修建的。这位道人可能是个隐士,他选择在这个僻静的地方修建庵堂,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这里的“圆庵”象征着完整和圆满,也代表着禅宗修行的境界。

第三句“市区收罢鱼豚税”,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城市里的人们在纷繁的世事中为生活而忙碌,但这种喧嚣与浮躁并未影响到这片僻静的水南庵。这里的“鱼豚税”指的是人们纳税的一种形式,表明了繁华喧嚣与安静宁谧的对比。

最后一句“来与弥陀共一龛”,表达了作者秦观心灵的归属感和对信仰的虔诚。这里的“弥陀”指的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一种追求解脱和超越尘世的信仰。作者将自己与弥陀佛联系在一起,表示自己愿意与佛祖共同驻留在这个小圆庵中,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僻静宁谧的小圆庵,通过对禅修环境和社会喧嚣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修行与超脱的向往和追求。它凝练地传递出禅宗思想的精华,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