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人倦彩绳闲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qiān rén juàn cǎi shéng x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莺未老。
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
秋千,长眠,笙箫,吹晓,缥缈

诗词:《蝶恋花》
中文译文:莺鸟还未老,花朵凋零被东风扫。
秋千上的人疲倦了,彩色绳子闲置无人,清明节也已经过去。

白天长而黑夜更长,只听见笙箫吹响黎明。
锦笺上封存着对春天的怨恨之诗,寄托于飘渺的归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蝶恋花》。诗人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诗的开篇写道,莺鸟还未老,花朵已经凋谢,东风吹过,扫落了残花。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事物的短暂性,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思考和人生的无常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个空荡荡的秋千,彩色绳子闲置无人,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疲倦和漠视。即使是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也在不经意间悄然过去,暗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忽视。

第三节写道白天长而黑夜更长,只能听到笙箫在黎明吹响。这里描绘了日夜的流转,时间的长久。夜晚的黑暗和黎明的曙光相互对比,传达了一种对于时间的无尽思考和人生的无常感。

最后两句写到锦笺上封存着怨恨之春的诗篇,寄托于飘渺的归云。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寄托,同时也抒发了对于传统诗文的思考和对于文化的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辛弃疾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