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千载後

出自宋代陆游的《杂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ú zhī qiān zǎi hò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土生诵二典,怳若生唐虞,升降奉玉帛,可否闻吁俞。
阙里得其传,功与造化俱。
孰知千载後,乃尊重译书!
()
玉帛,可否,阙里,尊重,译书

诗词:《杂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土生诵二典,
怳若生唐虞,
升降奉玉帛,
可否闻吁俞。

阙里得其传,
功与造化俱。
孰知千载后,
乃尊重译书!

中文译文:
土地上的人们背诵着两本典籍,
仿佛回到了唐朝和虞朝的时代。
他们升降时奉献玉帛,
是否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声呢?

皇宫中传承下来的文化,
功绩与天地造化一样伟大。
谁能想到千年之后,
人们会如此尊重翻译的著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翻译工作的重视。诗中提到土地上的人们背诵着两本典籍,这象征着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作者以"怳若生唐虞"的形容词来形容人们的背诵,表达了他们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采和文化的底蕴。

诗中提到人们升降时奉献玉帛,这可能是指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奉献精神。作者询问是否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声,意味着他希望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重视和理解能够被真正传达出去。

接下来,作者提到阙里得其传,意味着古代文化在皇宫中得到了传承和保护,而这种传承和保护与天地造化一样伟大。最后,作者对千年之后人们对于翻译著作的尊重表示惊讶和欣慰,表达了他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要性的认可。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珍视和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对于传承和保护古代文化的重要性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赞美和对翻译工作的呼唤,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和跨时空交流的思考和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