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斑腥带血

出自宋代陆游的《剑客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ān bān xīng dài xu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
至宝弃泥沙,光景终不灭。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隐见天地间,变化岂易测。
国家未灭胡,臣子同此责。
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
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
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
细雠何足问,大耻同愤切。
臣位虽卑贱,臣身可屠裂。
誓当函胡首,再拜奏北阙。
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
()
无知,至宝,泥沙,光景,长鲸,海水

《剑客行》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剑客奋发图强、忠诚国家的故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
至宝弃泥沙,光景终不灭。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隐见天地间,变化岂易测。
国家未灭胡,臣子同此责。
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
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
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
细雠何足问,大耻同愤切。
臣位虽卑贱,臣身可屠裂。
誓当函胡首,再拜奏北阙。
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剑客为主角,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以及他在历经艰难困苦后的坚定信念。

诗的开头“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意味着这个时代很少有人了解剑客的境遇和内心,剑客像是一块珍贵的铁,被掩埋在尘土之中。

“至宝弃泥沙,光景终不灭。”剑客被比作至宝,尽管被弃置于泥沙之中,但他的光辉永不会消失。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这里描述了剑客的壮举,他一刀斩断了巨大的鲸鱼,海水都被染成了血红色,这个壮举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变化。

“隐见天地间,变化岂易测。”剑客在这次壮举中看到了天地之间的秘密,意味着他认识到世间的变化和复杂性是难以预测和测量的。

“国家未灭胡,臣子同此责。”剑客感受到国家尚未被胡人征服,作为一名臣子,他有责任与国家同生共死。

“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剑客长年在山海间流浪,直到晚年才得到他的剑客身份。

“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剑客豪情万丈,酒兴之下解下匕首,白刃在明亮的霜雪中闪耀。

“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剑客在夜半时分报复仇敌归来,身上沾满了斑斑血迹。

“细雠何足问,大耻同愤切。”剑客不屑于追问琐碎的仇敌,他对国家的大耻辱感到愤慨。

“臣位虽卑贱,臣身可屠裂。”剑客身为一名卑贱的臣子,但他愿意为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誓当函胡首,再拜奏北阙。”这句话表达了剑客的决心,他誓言要斩下胡人的首级,再次向北方的皇宫上表奏事。

“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剑客决定逃离尘世,改变自己的名字,隐居在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剑客的经历和心境,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剑客不畏艰险,以自己的努力和壮举来为国家争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境遇的担忧和对仇敌的愤慨。诗词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剑客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观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