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宁能与昔同

出自宋代陆游的《读范文正潇洒桐庐郡诗戏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o sǎ níng néng yǔ xī t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桐庐朝暮苦匆匆,潇洒宁能与昔同
堆案文书生眼黑,入京车马涨尘红。
逢迎风月麴生事,弹压江山毛颖功。
二子年来俱扫迹,颓然堪笑一衰翁。
()
朝暮,匆匆,潇洒,堆案,文书,入京,车马,生事,江山,二子,扫迹,衰翁

《读范文正潇洒桐庐郡诗戏书》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桐庐朝暮苦匆匆,
潇洒宁能与昔同。
堆案文书生眼黑,
入京车马涨尘红。
逢迎风月麴生事,
弹压江山毛颖功。
二子年来俱扫迹,
颓然堪笑一衰翁。

诗意:
这首诗以桐庐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桐庐郡朝早暮晚的匆忙景象,与过去的潇洒形象相比,现在的作者已不再年轻,心境也有所变化。他面对堆满案头的文书,眼睛已经显露出疲惫和沉重。同时,随着他前往京城的车马增多,带来的是尘土的红涨,象征着权力和繁华的增长。然而,诗人深知这种风光背后所隐含的是掌权者的腐败和压迫,对此感到无奈和失望。他感叹在权谋斗争和政治压力下,风月之事也只是为了满足权力者的私欲,江山之事也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在这种环境中,两个儿子也都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清除了他们原本的志向和追求。最后,诗人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衰老和颓废,对自己的遭遇感到可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宋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权力斗争和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失望。通过对桐庐郡的朝暮景象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感受与过去的潇洒形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对比的手法,将桐庐郡的匆忙与潇洒、堆案文书的黑暗与过去的自由、入京车马的红涨与权力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失望。最后,以自嘲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颓废和衰老,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批判意义,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痛苦和对权力腐败的深切忧虑。通过对桐庐郡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失落,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这种对权力和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独立思考和痛苦觉醒的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