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春作江水清

出自宋代陆游的《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ō lí chūn zuò jiāng shuǐ qī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玻璃春作江水清,紫玉箫如雏凤鸣。
漏声不闻看灺烛,侠气未减欺飞觥。
单车万里信有数,二年三过宁忘情。
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酒酣忽作檀公策,间道绝出东关城。
清歌未断去已远,回首楼堞空峥嵘。
貂裘狐帽醉走马,陌上应有行人惊。
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
漏声,不闻,侠气,过宁,忘情,琼花,虚名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玻璃春作江水清,
紫玉箫如雏凤鸣。
漏声不闻看灺烛,
侠气未减欺飞觥。
单车万里信有数,
二年三过宁忘情。
钗头玉茗妙天下,
琼花一树真虚名。
酒酣忽作檀公策,
间道绝出东关城。
清歌未断去已远,
回首楼堞空峥嵘。
貂裘狐帽醉走马,
陌上应有行人惊。
径投野寺睡正美,
鱼鼓忽报江天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眉州郡燕大醉酒后的情景。他在酒醉之中,感叹着玻璃般清澈的春水,同时听到美妙的紫玉箫声,如同幼凤鸣叫。他自我陶醉,无视时间的流逝,无心听漏水声和看灯烛,侠义之气依然存在,不受酒觥的欺瞒。他乘着一辆孤车行驶万里,可见他的行程已经有目的和计划,经历了两年三次来到这里,却仍不忘初心。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胜过了世间珍宝,而一树琼花的虚名则并不重要。酒兴忽然间,他仿佛变成了古代的檀公,选择了一条偏僻的道路离开东关城。清歌声还未断绝,他回首望着高楼上空荡荡的景象。身着貂裘,戴着狐皮帽,醉酒后骑马疾驰在陌上,惊动了行人。最后,他径直来到野寺休息,享受睡眠的美好,直到鱼鼓声突然报告着天明。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陆游醉酒后的奇妙心境和旅途经历。整首诗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通过描绘清澈的春水、美妙的箫声和醉酒后的行为,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和豪情壮志的追求。诗中融入了侠义气概,表现了诗人作为一个文人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名利虚妄的淡漠态度。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玻璃春、紫玉箫、钗头玉茗、琼花等,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这些意象既凸显了自然的美丽,又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心境。

通过描述诗人的行程和旅途,诗中展现了他的坚毅和执着。他乘坐孤车行驶万里,经历了多次的旅途,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初心的坚守,不忘初衷,不被世俗所动摇。他将自己的才华和品德看作是珍宝,而虚名的琼花则被他视为虚幻和不重要的追求。

诗中也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侠义精神。他在醉酒之时,仿佛变成了檀公,选择了一条间道远离繁华的东关城。他骑着马,身着贵重的貂裘和狐皮帽,醉意之下惊扰了路上的行人。这些描写表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最后,诗人来到野寺休息,享受宁静的睡眠。然而,鱼鼓声的突然响起,报告着天明的到来,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旅途的继续。

整首诗以饱满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气质和世界观。他追求自然之美,坚守初心,不被名利所动摇,展现了他豪情壮志和侠义精神。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感受。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由、坚持和追求真实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