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水同一色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秋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n shuǐ tóng yī sè,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夏暑减未曾,秋暑增愈剧。
老翁避无处,茅斋聊憩息。
银盆满注水,银水同一色
中涵双桂影,倒卧一天碧。
清光湛不动,欲弄还复惜。
偶然一播洒,树影碎相激。
洗面凉已滋,漱齿痛仍逼。
平生畏秋暑,老去畏弥极。
()
老翁,无处,憩息,注水,银水,双桂,倒卧

《秋暑》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夏季的酷暑逐渐减退,而秋季的炎热却愈发剧烈。老翁无处可避,只能在茅斋中休息。他将银盆注满清凉的水,水的颜色与银器相同。茅斋中的桂树倒映在水中,形成了双重的桂树影子,老翁躺在茅斋中,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清澈的光芒静止不动,他想玩弄却又舍不得。偶然间,一阵微风吹过,树影摇曳相互激荡。洗过脸后,凉意已经滋润了他的面部,但漱口后的疼痛仍然困扰着他。他一生都害怕夏季的酷暑,年纪越大,对酷暑的畏惧也越加深刻。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老翁在茅斋中度过秋季的炎热,表达了作者对秋暑的畏惧和对老去的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季的热情和对老去的忧虑,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中文译文:
夏季的酷暑逐渐减退,
秋季的炎热却愈发剧烈。
老翁无处可避,
只能在茅斋中休息。

他将银盆注满清凉的水,
水的颜色与银器相同。
茅斋中的桂树倒映在水中,
形成了双重的桂树影子。

老翁躺在茅斋中,
仰望着碧蓝的天空。
清澈的光芒静止不动,
他想玩弄却又舍不得。

偶然间,一阵微风吹过,
树影摇曳相互激荡。
洗过脸后,凉意已经滋润了他的面部,
但漱口后的疼痛仍然困扰着他。

他一生都害怕夏季的酷暑,
年纪越大,对酷暑的畏惧也越加深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秋季的热情和对老去的忧虑。诗中的茅斋、银盆、桂树等形象,与老翁的心境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

诗中的茅斋象征着老翁的避暑之所,他在这里休息,逃避着秋季的炎热。银盆中的清凉水与银器的颜色相同,形成了一种清新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桂树的倒影在水中形成了双重的影子,增添了诗中景物的层次感。

诗中的老翁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清澈的光芒静止不动,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他想玩弄光芒,却又舍不得,这种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光阴流逝的无奈。

最后,诗中的洗面凉意滋润了面部,但漱口后的疼痛仍然困扰着老翁,这种矛盾的感受体现了岁月对人的摧残和老翁对秋季的畏惧。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秋季的热情和对老去的忧虑,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使得诗词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