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相摩也不温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十二月二十七日立春夜不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ǎo dǐ xiāng mó yě bù w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冬夜嫌长只望春,春宵又永更何言。
睫梢强合终无睡,脚底相摩也不温
竟夕松风听到晓,忽明灯火看来昏。
拥紬却起蒙头坐,顾影真成一病猿。
()
望春,春宵,脚底,相摩,听到,明灯,看来,病猿

《十二月二十七日立春夜不寐》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冬夜嫌长只望春,
春宵又永更何言。
睫梢强合终无睡,
脚底相摩也不温。
竟夕松风听到晓,
忽明灯火看来昏。
拥紬却起蒙头坐,
顾影真成一病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立春的冬夜无法入眠的心境。他渴望春天的到来,但春宵却似乎更加漫长,让人无法言喻。即使他努力合上眼睛,却仍然无法入睡;即使他的脚底相互摩擦,也无法取暖。整夜里,他倾听着松风的声音,直到黎明的到来。突然间,明亮的灯火使他感到昏昏欲睡。他蜷缩在被子里,却坐起来蒙着头,看着自己的倒影,真的像一只患病的猿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冬夜无法入眠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感叹。作者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读者。他通过描述自己的睫梢无法合拢、脚底无法取暖等细节,展现了他对春天温暖和生机的渴望。同时,他通过松风的声音和灯火的昏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他对时间的感知。最后,他将自己比作一只病猿,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冬夜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感慨。它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抒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