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不是真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ǎ zhī bú shì zhē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渔者都星散,那知不是真
忽然重举网,何许有逃鳞。
暗漉泥中玉,光跳日下银。
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
()

《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渔民在十里塘捕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渔者都星散,那知不是真。
忽然重举网,何许有逃鳞。
暗漉泥中玉,光跳日下银。
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渔民捕鱼为背景,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渔者都星散,意味着渔民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种分散也让人们难以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状态。作者通过这一描写,暗示了人们对渔民生活的误解和不了解。

接着,诗中描述了渔民突然举起渔网的情景,但却无法捕获到逃脱的鱼群。这一情节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努力追求某些东西,却常常无法如愿以偿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暗漉泥中的玉和光跳日下的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赞美。这种美好与渔民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其中的珍贵和可贵。

最后,诗中提到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这句话表达了渔民生活的无处可逃,无法回避的现实。这种无处可逃的境况,也让人们对渔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有了更深的体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渔民捕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述和对生活中的困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渔民生活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