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刺史统千舟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议纠合两淮复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qīn cì shǐ tǒng qiān zhō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扬州兵了约庐州,某向瓜洲某鹭洲。
直下南徐侯自管,皇亲刺史统千舟
()
直下,皇亲,刺史

《议纠合两淮复兴》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扬州兵约定在庐州集结,某人前往瓜洲,某人前往鹭洲。南徐侯直接管理,皇亲刺史统领千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扬州的兵约定在庐州集结,
有人前往瓜洲,有人前往鹭洲。
南徐侯直接管理,
皇亲刺史统领千舟。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责任。诗中提到的扬州兵约定在庐州集结,展现了士兵们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同时,南徐侯和皇亲刺史的出现,强调了领导者在组织和指挥中的重要作用。

这首诗词赏析中,文天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军事行动的场景。他通过对地名的运用,使诗词更具地域感和生动性。诗中的扬州、庐州、瓜洲和鹭洲等地名,增加了诗词的情境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

此外,诗词中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思考。文天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于团结、协作和领导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传递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军事行动的场景,并通过地名的运用和形象的塑造,增加了诗词的情境感和生动性。诗词中所表达的团结合作和领导者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