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吹打人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自汶阳至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yǔ chuī dǎ ré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
风雨,打人,泥泞,上衣,目力,心事,夫子

《自汶阳至郓》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自汶阳到郓城的旅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活困苦和时代不公的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时代的不满。

诗的开头,作者用“渺渺中原道”来形容自己所处的旷远而辽阔的中原大地,暗示了他的旅途漫长而艰难。接着,他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无奈,称“劳生叹百非”,意味着他对百般困苦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遭受的风雨侵袭和泥泞的困扰,形象地展示了他所经历的艰辛和不幸。

接着,作者写道“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表达了他对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对心愿与现实不符的遗憾。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的视野受限,心中的愿望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两句“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提到了古代圣贤孔子曾经在鲁国辗转流亡,最终回到了齐国。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自己的处境的反思,他可能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孔子一样,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摆脱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困苦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时代的不满。同时,通过引用孔子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文天祥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