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到百草

出自宋代张耒的《与潘仲达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óng zǐ dào bǎi cǎo,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东风沛甘雨,百物一时好。
江南桃李尽,红紫到百草
道傍负担子,寒食归祭祷。
今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扫。
()
桃李,百草,寒食

《与潘仲达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东风沛甘雨,百物一时好。
江南桃李尽,红紫到百草。
道傍负担子,寒食归祭祷。
今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东风和甘雨的到来,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百物生长的美好。东风和甘雨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活力,使得百物都在同一时刻茂盛起来。

接着,诗人提到了江南的桃李花开尽,红紫色的花朵盛开,百草也一片繁茂。这里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命力。

然后,诗人转向人们的生活。他提到了道旁的人们背负着担子,寒食节时回家祭祀祖先。这里描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说自己现在在淮河上的丘陵地区,已经三年没有亲自扫除过了。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思考。或许他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对自然和自己内心的关注,这也是他写这首诗的动机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