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持所闻佛直指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èng chí suǒ wén fú zhí zhǐ,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
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
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
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
()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探讨了人生和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道德的追求。

译文:
佛光映照下,南山罗汉多,
八万细行消除尘劳。
珍爱有情众生,如同眼中的明珠,
胡人供奉滤水囊。

手中持着洁白的拂尘,带起一阵清风,
恭敬传达所听闻的佛法。
小心根魔子欲挑战,弓折箭尽皆消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南山罗汉为题材,通过描绘罗汉的形象和修行之道,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赞颂和对人生境界的崇高追求。诗中通过对佛光、罗汉、拂尘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追求清净的心灵状态。

作者首先描述了南山罗汉的众多形象,凸显了佛教的弘大影响力和众生对罗汉的崇敬。接着,他提到八万细行,暗示修行的艰辛和对纷杂尘世的超越。诗中的"八万细行"可以理解为八万种众生,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者要对一切微小琐碎的事物保持慈悲心态。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有情众生的珍爱与关怀,将其比喻为眼中的明珠,强调了慈悲与爱的重要性。胡人供奉滤水囊,指的是外来的异族人将供奉献给佛教的水汲取为喻,意味着众生对佛法的虔诚。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手持白拂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恭敬敬仰佛法的心态。他将所闻佛法传达给人们,象征着他以身作则,将佛法引导给他人的愿望。

最后两句"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表达了修行者面临魔障和困境时的坚定和勇敢。即使面对困难,修行者也能以坚定的信仰和毅力战胜诱惑,化解魔障。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佛法的美好境界和修行者的追求,展现了黄庭坚对佛教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佛教符号的运用,他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和追求,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的道德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