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课翦除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ér tóng kè jiǎn ch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墙下蓬蒿地,儿童课翦除
蔓莴随分种,杞菊未须鉏。
河水传烽火,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闲处,慙媿饱春蔬。
()
蓬蒿地,儿童,翦除,分种,河水,烽火,闲处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墙下蓬蒿地,
儿童课翦除。
蔓莴随分种,
杞菊未须鉏。
河水传烽火,
交州报捷书。
无能落闲处,
慙媿饱春蔬。

诗意: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呻吟斋睡醒后写给他的朋友世弼的五首诗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平凡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景象。诗人醒来后,看到墙下长满了蓬蒿,就让孩子们割除了。而蔓莴则随意生长,无需修剪。杞菊还没有到需要耕作的时候。河水传来了烽火的消息,交州传来了捷报的书信。诗人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在闲暇之余慰藉自己的心灵,感到惭愧,觉得吃饱了春天的蔬菜都是一种浪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诗人黄庭坚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墙下的蓬蒿、蔓莴和杞菊都是平凡的植物,诗人用它们来象征平凡而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都非常真实,充满了朴素的生活情趣。

诗人通过描述河水传来的烽火和交州的捷报,以及自己无法参与其中的无能和惭愧,表达了对时事和名利的淡漠态度。他并不以功成名就为荣,而是以品味生活、享受闲暇为乐。这种心态使他能够超脱尘嚣,宁静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朴素的景象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既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又彰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追求。这种追求在宋代文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黄庭坚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