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在礼乐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dào zài lǐ yuè,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建鼓求亡子,原非入耳歌。
除去绿绮尘,水深山峨峨。
满堂悦秦声,君独用此何。
平分感秋节,空阔湛金波。
定夜百虫息,高论听悬河。
执揽北斗柄,斟酌四时和。
破屋仰见星,得子喜且多。
危柱无安弦,野水自盈科。
成道在礼乐,成山在丘阿。
收此桑榆景,相从寄琢磨。
开怀溟海阔,百怪出蛟鼍。
闭藏愿自爱,惊人取谴诃。
()
亡子,入耳,除去,满堂,秦声,独用,平分,空阔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建鼓求亡子,原非入耳歌。
除去绿绮尘,水深山峨峨。
满堂悦秦声,君独用此何。
平分感秋节,空阔湛金波。
定夜百虫息,高论听悬河。
执揽北斗柄,斟酌四时和。
破屋仰见星,得子喜且多。
危柱无安弦,野水自盈科。
成道在礼乐,成山在丘阿。
收此桑榆景,相从寄琢磨。
开怀溟海阔,百怪出蛟鼍。
闭藏愿自爱,惊人取谴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黄庭坚致力于修辞技巧的作品,模仿鲍明远的风格而写。诗人黄庭坚通过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失去儿子的痛苦,展示了他对人生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建鼓求亡子,原非入耳歌。除去绿绮尘,水深山峨峨。”表达了诗人建造鼓来祈求亡子回来的愿望,但这并非欢快的歌曲,而是充满悲痛和思念。随后的两句“满堂悦秦声,君独用此何。平分感秋节,空阔湛金波。”则表明虽然周围人对秦乐的欢愉,但诗人黄庭坚却无法从中得到慰藉,他感到孤独而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定夜百虫息,高论听悬河。执揽北斗柄,斟酌四时和。”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思考人生和宇宙的奥秘,用北斗星象征定位自己的位置,体察四季的变化,寻求心灵的安宁。

下半部分的几句“破屋仰见星,得子喜且多。危柱无安弦,野水自盈科。”用破旧的屋子和仰望星空来比喻人生的困境和希望,表示通过得到儿子的喜悦,诗人能够在困境中找到一线希望。接着的两句“成道在礼乐,成山在丘阿。”表明黄庭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道德和礼乐,以及在内心中建立起一座山峰,寻求心灵的寄托。

最后几句“收此桑榆景,相从寄琢磨。开怀溟海阔,百怪出蛟鼍。闭藏愿自爱,惊人取谴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黄庭坚希望通过欣赏美好的自然景色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自我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谴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黄庭坚对友谊和亲情的珍视,对人生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寄托和自我安宁的追求。黄庭坚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