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膏白刃浮屠前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题莲华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gāo bái rèn fú tú q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狂卒猝起金坑西,胁从数百马百蹄。
所过州县不敢谁,肩舆掳载三十妻。
伍生有胆无智略,谓河可冯虎可搏。
身膏白刃浮屠前,此乡父老至今怜。
()

《题莲华寺》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狂卒猝起金坑西,
胁从数百马百蹄。
所过州县不敢谁,
肩舆掳载三十妻。
伍生有胆无智略,
谓河可冯虎可搏。
身膏白刃浮屠前,
此乡父老至今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勇而不幸的战士的故事,抒发了对这位战士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道:“狂卒猝起金坑西,胁从数百马百蹄。”这位狂卒突然在金坑西地方崛起,带领着数百名战马,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势力。接下来的两句“所过州县不敢谁,肩舆掳载三十妻”表达了这位狂卒的威势,他所经之处的州县无人敢挡,他还掳获了三十位妻妾。

然而,诗的下半部分则转折出现了一种对这位狂卒的反思。诗中写道:“伍生有胆无智略,谓河可冯虎可搏。”这位狂卒名叫伍生,虽然有勇气,但缺乏智略,自以为可以奋勇搏击大河和猛虎。最后两句“身膏白刃浮屠前,此乡父老至今怜”表达了诗人对伍生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伍生英勇地站在浮屠(佛塔)前,身上满是白刃的伤痕,但他在此乡的父老们心中,至今仍然受到怜悯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狂卒伍生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英勇和不幸遭遇,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怜悯之情。这首诗既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也反映了生活的残酷和战争的无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