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夜色催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和君贶宴张氏梅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g wú yè sè cu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京洛春何早,凭高种岭梅。
纷披百株密,烂漫一朝开。
青女工粘缀,霜娥巧剪裁。
昆山云满谷,蓬堵浪成堆。
势拥樽前合,香从席下来。
蜺旌羾天起,练甲洗兵回。
不使光风散,曾无夜色催
人稠衣馥郁,地狭舞徘徊。
民服召公化,时推何逊才。
淹留文酒乐,璧月上瑶台。
()
女工,成堆

《和君贶宴张氏梅台》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京洛春何早,凭高种岭梅。
春天来临得早,我站在高处种植着山上的梅花。

纷披百株密,烂漫一朝开。
密密麻麻地开满了百株梅花,一朝之间绽放得烂漫多姿。

青女工粘缀,霜娥巧剪裁。
青年女子巧手粘贴梅花,霜娥(指冬天的仙女)巧妙地剪裁。

昆山云满谷,蓬堵浪成堆。
昆山的云彩弥漫在山谷中,像波涛一样堆积起来。

势拥樽前合,香从席下来。
大家围坐在酒杯前,欢聚一堂,香气从酒席下飘出。

蜺旌羾天起,练甲洗兵回。
旌旗高高飘扬,士兵们洗净甲胄,准备回去。

不使光风散,曾无夜色催。
不让微风吹散梅花,也没有夜色催促。

人稠衣馥郁,地狭舞徘徊。
人们聚集在一起,衣着华丽,香气四溢,地方狭小,舞蹈徘徊。

民服召公化,时推何逊才。
人们都穿着朝服,仿佛召公(召公是古代贤臣的代称)一样,时代推崇何等才华。

淹留文酒乐,璧月上瑶台。
留连在文学、酒宴和音乐的欢乐中,璧月(美丽的月亮)升上瑶台(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早期的梅花盛开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早期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人们的欢聚和文化氛围,表达了对和谐社会和人才的向往。整首诗词以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给人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