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仙

出自唐代无名氏的《永遇乐·试问诸公》,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qiè zhū xi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

这首诗词《永遇乐·试问诸公》是一首宋代的无名氏作品。诗中描述了一种超越形象和声音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述一种超越形象和声音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境界。诗人试问众人,问他们的本来模样和形状,但无法用丹青描绘出来,因为这种境界超越了形象的限制。它无形无影,无法被观察到,也无法被听到。然而,它清晰明亮,不受外界干扰。人们只有省悟自己的本性,回归内心的光明,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放下一切执念和纷扰,超脱万事万物的束缚。迷云会消散,本性会显露,内心的月亮永远没有遮障。与三界和一切仙人并无二样,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种超越形象和声音的境界,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境界的主题。它通过对形象和声音的否定,强调了内心的清明和超越。整首诗词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心境的美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