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居士随轩雨

出自唐代无名氏的《象耳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guān jū shì suí xuān y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篮舆来自石苍路,喜得幽人陪杖屦。
应是山灵泽旱苗,不关居士随轩雨
()

《象耳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不详。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来自石苍路的篮舆来到象耳山,
欣喜地发现有幽静之人相伴,携着拐杖和草鞋。
这片山区似乎有山神的保佑,农作物免受旱灾,
与此无关的僧人却无法避免被雨淋湿。

诗意:
《象耳山》描绘了一个景象,篮舆(一种古代交通工具)在石苍路上行驶,抵达了象耳山。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幽静之人的欢喜,他们拿着拐杖、穿着草鞋,与篮舆同行。诗中还提到了山区的灵泽,保佑着农作物免受旱灾。然而,即使是与此无关的僧人也无法避免被雨淋湿,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赏析:
《象耳山》以简洁的词语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互动关系。诗中描绘的篮舆可能是诗人自己的交通工具,而他的喜悦则来自于与山中幽静之人的相伴。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山中宁静的氛围和与大自然的融合。

诗中提到的山灵泽与旱苗抒发了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山灵泽的存在使得农作物免受旱灾之苦,暗示了大自然的恩赐。然而,诗中也指出,即使是与山灵泽无关的僧人也无法避免被雨淋湿,这种对自然的无法掌控的描写,凸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山中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敬畏自然的力量。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的对话,诗词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息息相关的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