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犹持法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咏怀》,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ǔ fāng yóu chí fǎ,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自余居田野,未免病与贫。
常把神农书,每以药物亲。
处方犹持法,义比君使臣。
但恨无余资,岂及疗我邻。
笔头不中书,聊可备急人。
昨日除吏来,吾邦为长民。
欲溺复燃灰,败笔前已陈。
()
田野,药物,处方,持法,余资,笔头,中书,吾邦,长民,复燃,败笔

《咏怀》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咏怀》中文译文:
自从我住在田野之后,
难免受病痛和贫困之苦。
我常常读神农的书籍,
以草药来治疗自己。
医方依然严格遵循法律,
我对此比得上君王的使臣。
只可惜我没有多余的财富,
无法帮助身边的邻居治疗病痛。
我的笔迹不够流利,
只能勉强满足急需之人。
昨天县官来拜访,
我国的民众得到了长久的安宁。
我想舍弃一切重新开始,
但已经写下的败笔无法改变。

诗意和赏析:
《咏怀》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自己居住在田野中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在贫困和疾病中的困境以及对于自己无法帮助邻居的遗憾之情。诗中提到了读神农的书籍,表明作者试图通过草药治疗自己的疾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医学的热爱和对医道的敬重。作者虽然身处贫困之中,但依然保持着对法律的遵守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给予邻居更多的帮助,心生愧疚之情。

诗词中展示了作者的一种怀才不遇的情绪。他自称笔头不中书,意味着他的文才不被社会所认可,无法得到广泛的赏识。然而,他仍然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才能,为有急需的人提供帮助。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失败和错误的懊悔,想要舍弃失败的经历,重新开始。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对社会的关怀。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呼吁社会关注和帮助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和疾病问题,以及对于社会公平和关爱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