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有终庆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éi shàn yǒu zhōng qì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当时嗟遽殁,二子未能言。
频岁折丹桂,买茔迁陆浑。
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为善有终庆,此焉天意存。
()
二子,未能,频岁,折丹桂,太史,天意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梅尧臣创作。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于张尧夫寺丞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他为善行事的赞美和对天意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当时嗟遽殁,二子未能言。
频岁折丹桂,买茔迁陆浑。
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为善有终庆,此焉天意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悲痛的语气描绘了张尧夫寺丞的死去,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诗词开头提到当时的仓促之死,指出他的两个儿子还未成年,无法表达自己的哀伤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频岁折丹桂,买茔迁陆浑"表达了作者为了纪念张尧夫寺丞,每年都要亲自折取丹桂花,将墓地迁移到陆浑。这显示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逝者墓地的特殊关注,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祭奠祖先的重视。

接着,诗词中提到"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表示作者重铭太史笔,用心记录张尧夫寺丞的事迹和贡献,以保留他的功德和美名。此句还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意,并呼吁后人铭记逝者的恩德。

最后两句"为善有终庆,此焉天意存"表达了作者对逝者行善事迹的赞美。作者认为只要做好事,就会有好的结局和回报。这也表明作者对于天意的思考,认为天意是存在的,并且会奖励那些行善事的人。

这首诗词通过悲伤的语言和对逝者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并思考了人生和命运的问题。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词句,传达出对逝者的缅怀和对善行的推崇,同时引发读者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