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催车骑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yǔ cuī chē q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风雨催车骑,駸駸来自南。
道旁有茅屋,宁容使君骖。
不谓忽下马,湿衣逢我谈。
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
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
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
()

《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雨催车骑,駸駸来自南。
道旁有茅屋,宁容使君骖。
不谓忽下马,湿衣逢我谈。
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
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
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

中文译文:
风雨催促着车骑,駸駸(指马匹)从南方而来。
道旁有一座茅屋,使君(指官员)安然骖(一种良马)驾驭。
不意他突然下马,湿衣遇见我并谈天。
田家已经收割了庄稼,田妇正忙着养蚕。
既要处理国家的运输急务,还要熟悉民间的琐事。
将来有一天住在这茅屋里,将会比得上棠树一样的幸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在行程中遇到一位农家田妇的情景。诗中写道,风雨催促着车骑,使君駸駸从南方而来,道旁有一座茅屋。使君下马后湿了衣服,与田妇相遇并进行了一番对话。田家已经收割了庄稼,田妇正在忙着养蚕。使君除了处理国家的急务外,还要了解民间的琐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认为将来住在这样的茅屋里将会比得上棠树一样的幸福。

这首诗词通过对官员与普通百姓的交流,展现了官员关注民生、了解民情的态度。使君下马与田妇谈天,显示了他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品质。诗人通过对农田劳作和官员事务的描写,表达了官员应当关心民生、平衡国家和民间事务的理念。最后,诗人以茅屋与棠树的对比,寄托了对朴素生活、平和安宁的向往。

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时期官员与百姓的亲近关系,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它通过平实的语言和质朴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温暖、真挚的情感。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交往,抒发了对平和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