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远飞鱼已潜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冬日送暹上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iǎo bù yuǎn fēi yú yǐ qiá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霜风刮地如刀鎌,鸟不远飞鱼已潜
何况削发冷入骨,草屦不畏冰雪沾。
缘山涉水去几里,昼钵野饭谁来添。
毘陵旧寺苦欲到,索我赠行无人淹。
()
不远,飞鱼,入骨,不畏,冰雪,涉水,赠行

《冬日送暹上人》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日送暹上人

霜风刮地如刀镰,
鸟不远飞鱼已潜。
何况削发冷入骨,
草屦不畏冰雪沾。
缘山涉水去几里,
昼钵野饭谁来添。
毘陵旧寺苦欲到,
索我赠行无人淹。

译文:
冬日送别暹上人,
寒风刮地如利镰。
鸟儿不再高飞远,
鱼儿已潜入深渊。
况且削发冰冷入骨,
脚上草鞋不怕沾湿雪。
沿着山涉水行几里,
白天的饭碗谁来填补。
我苦心前往毘陵旧寺,
却寻不到愿意与我同行的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的孤寂与坚韧。诗人以冬日送别一位名叫暹的朋友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境遇,表达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行程的艰难。

诗中的霜风刮地如刀镰,形象地描述了寒冷的冬天景象。鸟儿不再高飞,鱼儿已潜入深渊,暗示了冬天动物的隐匿与冬眠,以及自然界的寂静和沉寂。

诗人削发冷入骨,穿着草鞋却不畏冰雪沾湿,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质。他沿着山涉水行走,白天的饭碗无人来填补,暗示了他孤独而坚定的旅程。

诗末表达了诗人对毘陵旧寺的渴望,但他却寻不到愿意与他同行的人,呈现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

赏析:
《冬日送暹上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孤独旅行,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寒冷、寂静的描绘,传达出冬天的凄凉和无人的感觉。

同时,诗人以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友谊和陪伴的渴望。他以毘陵旧寺为目的地,但寻觅不到同行者,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受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将冬天的荒凉与人生的孤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