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有秦声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陈丞相燕息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bù yǒu qín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少仕既勤劳,暮节念君息。
小车辞汉庭,缁衣赋卫国。
广园树佳木,鸣鸟来野色。
京水鱼可缗,东陂雁可弋。
岂不有秦声,酒酣歌在侧。
宁同扶风人,自去北山北。
()
勤劳,君息,小车,缁衣,鸣鸟,秦声,酒酣

《陈丞相燕息园》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时代我曾勤劳奋斗,
如今年事已高,思念您的安息。
我辞别朝廷,放下官职,
穿上朴素的衣袍,将忠心献给国家。
广园里长满了美丽的树木,
野鸟在这里鸣叫,大自然的色彩绚烂。
京城的河水中有丰富的鱼类,
东陂的湖泊上有成群的雁鸟。
这里难道没有秦地那般的繁荣声音吗?
酒杯沉醉,歌声在耳边回荡。
我宁愿与扶风的人们相伴,
自己去北山的彼岸。

诗意和赏析:
《陈丞相燕息园》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和对乡愁的诗词。诗人梅尧臣描绘了自己年少时的勤劳奋斗和如今年老时对陈丞相的思念之情。他选择辞别官职,穿上朴素的衣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广园中的美丽树木和野鸟的鸣叫,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色彩。诗人提到京城的河水中有丰富的鱼类,东陂的湖泊上有成群的雁鸟,暗示着他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他问道,这里难道没有秦地那样的繁荣和欢声笑语吗?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宁愿与扶风的人们相伴,自己前去北山的彼岸的愿望,这里也可理解为他对归乡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对乡愁的表达和对离别的思绪,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作为一名有志之士的忠诚和责任感。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故乡、人民和自己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表达了离情别绪和对归乡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