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结庐何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题滁州醉翁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è wèn jié lú h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琅琊谷口泉,分流漾山翠。
使君爱泉清,每来泉上醉。
醉缨濯潺湲,醉吟异憔悴。
日暮使君归,野老纷纷至。
但留山鸟啼,与伴松间吹。
借问结庐何,使君游息地。
借问醉者何,使君闲适意。
借问镌者何,使君自为记。
使君能若此,吾诗不言刺。
()

《寄题滁州醉翁亭》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琅琊谷口泉,分流漾山翠。
使君爱泉清,每来泉上醉。
醉缨濯潺湲,醉吟异憔悴。
日暮使君归,野老纷纷至。
但留山鸟啼,与伴松间吹。
借问结庐何,使君游息地。
借问醉者何,使君闲适意。
借问镌者何,使君自为记。
使君能若此,吾诗不言刺。

诗意:
《寄题滁州醉翁亭》描绘了一个酒醉的文人在滁州醉翁亭的景象。诗中描述了滁州的琅琊谷口泉水清澈,流淌在苍翠的山间。使君非常喜爱这清泉,每次来到泉边都会陶醉其中。酒醉之下,使君的头巾湿润,唱歌时神情疲惫。黄昏时分,使君离去,野老们纷纷来到泉边。只留下山鸟啼叫和松风吹拂作伴。诗人借问使君的住处和醉的原因,使君则表示他在这里寻找自在和宁静,自己记录这些景物和感受。最后诗人表示,如果使君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心境,他的诗就不需要言辞上的讽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酒醉的文人在滁州醉翁亭的闲适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在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琅琊谷口泉水清澈、山间苍翠、使君醉后的疲惫神情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场景的美好和宁静。诗人通过借问的方式,暗示了自己对使君生活方式的羡慕和追求。

诗人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使君在醉酒中寻找到了内心的自在,他将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词意境宁静而高远,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舒缓。通过对琅琊谷口泉和使君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诗意,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它既表达了对自在生活的向往,也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由自在、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并通过借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生活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