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若射火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苦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ì rì ruò shè huǒ,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赤日若射火,林风不动梢。
羸汗尚流沛,冠服岂堪包。
贵人谅有禀,惯习非强教。
窃观行车马,坌荡剧煨炮。
宁思山中人,石泉浸两骹。
()
不动,羸汗,冠服,贵人,窃观,宁思

《苦热》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苦热》

赤日若射火,林风不动梢。
羸汗尚流沛,冠服岂堪包。
贵人谅有禀,惯习非强教。
窃观行车马,坌荡剧煨炮。
宁思山中人,石泉浸两骹。

译文:
炎炎酷热如火烧,林中的风却不动摇。
虽然汗水倾泻如沛,头上的冠服又怎能遮挡。
贵人明白自有缘分,习俗并非强迫教导。
我偷窥行驶的车马,尘土飞扬,火光四溅。
宁愿思念山中的人儿,让石泉浸润我的双脚。

诗意:
《苦热》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酷热天气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赤日若射火、林风不动梢等形象描绘了炎热的气候,以及周围的环境似乎没有一丝风。羸汗尚流沛、冠服岂堪包表达了作者在高温下汗水不停地流淌,头戴的冠服已无法遮挡酷热。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贵人和富贵习俗的思考。贵人理解自己有一定的禀赋和境遇,并非强迫服从习俗的教导。而作者通过窥视行驶的车马,看到尘土飞扬、火光四溅的景象,暗示了社会中的繁忙和喧嚣,与自然山中的宁静人儿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作者更希望思念山中的人,享受自然的宁静,让石泉浸润自己的双脚。

赏析:
《苦热》通过对于炎热天气的描绘,以及对贵人和习俗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独立思考。诗中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察。同时,通过山中人和石泉的描绘,诗中也蕴含了对于自然和宁静的向往,对繁忙世俗的反思。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比的构建,传达了作者对于炎热天气和社会习俗的感受,同时反映了内心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这首诗词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