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露与英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áo hé lù yǔ yī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燕衔芹根泥,蜂掇花上蕊。
带雨两股飞,所取日能几。
调和露与英,凝甘滑於髓。
天寒百虫蛰,割房霜在匕。
燕已成雏归,蜂忧冻馁死。
乃见万物心,多为造化使。
()

《蜜》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蜜蜂采集花蜜的情景,以及冬天来临对蜜蜂的影响,表达了自然界万物的生命力和造化的神奇之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燕(蜂)衔芹根泥,蜜蜂采集花蜜,蜜蜂们在蜜蜜的花蕊上忙碌。
带雨两股飞,蜜蜂们带着雨水从花上飞来飞去。
所取日能几,一天能采集多少花蜜呢?
调和露与英,蜜蜂们采集的花蜜与露水和花的精华融合在一起。
凝甘滑于髓,花蜜凝结成甘甜而滑润的液体。
天寒百虫蛰,天气寒冷,百虫蛰伏。
割房霜在匕,冬天的霜冻割断了蜜蜂的巢穴。
燕已成雏归,蜜蜂的后代已经长大离巢归来。
蜂忧冻馁死,蜜蜂们担心冻死或者挨饿而死亡。
乃见万物心,这时候才看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心意。
多为造化使,这是因为众多生物都受到了造物主的安排和驱使。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蜜蜂采集花蜜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循环。蜜蜂在花间穿梭,采集香甜的花蜜,它们经过雨水的洗涤,将花蜜与花的精华调和在一起,形成甘甜的蜜。然而,冬天的寒冷会使百虫蛰伏,蜜蜂的巢穴也被霜冻切断。当燕已经长大离巢回归时,蜜蜂们则担心自己会冻死或者挨饿而死亡。最后,诗人指出这个现象让人看到了万物都有生命力和心意,这是造物主的安排和驱使下的自然律。

这首诗词通过对蜜蜂和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蜜蜂的辛勤劳作和对生命的坚守,以及冬天对它们的考验,都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对自然的依存。诗人通过这些描写,传达了生命力和造化的神奇之处,唤起人们对自然界的敬意和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